前列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常篇之法国二 [复制链接]

1#

墨洛温王朝与加洛林王朝(--)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南征西哥特,北击其他日耳曼诸部落,向东染指勃艮第人,连年向法兰克诸部落开战,对外一再收敛,对内怀柔统战。古语有云:胡无百年之运,但克洛维很快就稳定了法兰克王国的局势,并使法国国运强盛到今天。所以说,天道昌昌并无定数,不过是有德者居之罢了。此时,法国的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奠定于第一个国王克洛维一世,之所以叫墨洛温王朝,是因为克洛维的父亲叫墨洛温。与墨洛温王朝相对应的时期是东亚历史上北魏孝文帝迁都至唐玄宗时期。

此时的法兰克王国,哥特人占据阿基坦,勃艮第人占据索恩河谷、罗纳河、汝拉山区,阿曼人占据阿尔萨斯,萨克森人占据芒什海峡,法兰克人不仅要防御莱茵河北岸的日耳曼部族萨克森人,还要防止法兰克王国内的兄弟民族叛乱,还有前罗马、高卢的遗老遗少,还有时刻打算为自由而起义的高卢人民。

在宗教上,法兰克王国上层带头改宗,虽然有很多顽固的日耳曼部落直到年以后才皈依天主教,但在此时大部分日耳曼部落都开始接受天主教的信仰。与宗教相对应的是语言,日耳曼语与拉丁语(罗曼语)展开了漫长的持久战,最终日耳曼语获得了胜利,但此时拉丁语对日耳曼语进行了深度的污染,这就是今天法语的雏形。

法兰克部落的贵族一旦进入城市,就开始喜欢纸醉金迷的生活,开始厌恶蛮族的服饰、语言、饮食、长相、身材、历法、歌剧、文化,他们更喜欢罗马式的生活,而这些只有罗马人可以提供。城市管理需要法律、财政、治安、行政、税收、人事官员,而这些技术官僚只能从罗马的旧贵族中挑选,以至于此后一百年,法兰克王国与罗马元老院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此时的法兰克王国呈现严重分裂的状态,卢瓦尔河以北属于日耳曼文化区,卢瓦尔河以南属于罗马文化圈。法兰克王国系统的继承了高卢地区的天主教教会,并容许和接受天主教会继续为法兰克王国服务。

克洛维在年的苏瓦松战役中消灭了塞阿里格建立的苏瓦松王国。在年、年两次打败盘踞在瑞士、阿尔萨斯的阿勒曼尼人,并使之臣服。在年入寇勃艮第,虽然没有占领勃艮第国,但使勃艮第倒向法兰克,使克洛维下一步进攻西哥特王国成为可能。在年爆发的武勒伊战役,打败了西哥特王国,占领了法国南部地区。至此,克洛维南征北讨的时代就此终结。

公元年,克洛维去世。克洛维本人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信仰,和其他蛮族一样,他早年信北欧的萨满教(泛灵论),后期信基督教的乌斯教派(异端),后皈依天主教,虽然皈依天主教,克洛维及其后代仍然娶了很多妻子。

克洛维死后,将法兰克一分为四,分给了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梅斯王提奥德里克一世(24岁),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16岁),巴黎王希尔德贝尔特一世(15岁)和苏瓦松王克洛泰尔一世(14岁)。

公元年,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死于对勃艮第的战争,希尔德贝尔特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瓜分了奥尔良王国。公元年希尔德贝尔特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联手入侵西哥特,并占领部分地区。公元年,图林根王室内战,梅斯王提奥德里克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联手吞并图林根。公元年,东哥特王国陷入内乱,勃艮第王国失去外援,法兰克王国吞并勃艮第国。

提奥德贝尔特一世在年去世,新的梅斯王是13岁的图德巴德,图德巴德当了7年国王因病早逝,梅斯王国因此绝嗣,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吞并其王国大部分领土。公元年,克洛泰尔一世发起征服萨克森人的战争,他的傻儿子勒姆被希尔德贝尔特一世蛊惑叛乱。年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去世(无嗣),巴黎王国被克洛泰尔一世吞并,自此法兰克王国重新统一。

公元年,克洛泰尔一世去世。法兰克王国再次被瓜分,分别是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44岁),奥尔良王(勃艮第国王)贡特朗(29岁),梅斯王(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一世(26岁),苏瓦松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23岁)。

公元年,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去世,他的子嗣没有继承权。此后正式拉开法兰克40年内战的序幕,直至公元年,克洛泰尔二世再次完成法兰克的统一。只不过此时的法兰克王国已经风雨飘摇,大权都掌握在地方贵族手中,教皇、国相、贵族已经成为法兰克王国的柱石,好在克洛泰尔二世是个傻子。公元年,克洛泰尔二世通过了《巴黎诏令》,主要是为了感谢让他上位的法国贵族,下此法律文书用以加强法国贵族的权利。

公元年,洛泰尔二世被逼退位,传位给达格伯特一世。公元年,洛泰尔二世去世,法兰克王国再次被瓜分,南方归阿基坦国王查理贝尔特二世,北方归达格伯特一世。阿基坦国王查理贝尔特二世被刺杀,儿子神秘死亡,法兰克王国再次统一,只是此时权臣与国王已经势同水火。

公元年,达格伯特一世去世,贵族老丕平成为宫相(类似于曹孟德丞相),法兰克经历过惨烈的政治斗争之后,老丕平的外孙小丕平最终获得了政治斗争的胜利,最终由小丕平的孙子矮子丕平于年篡位,废除墨洛温家族的王位,在法兰克王国建立加洛林王朝。自此,墨洛温王朝结束,加洛林王朝开启。

在公元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王朝鼎盛时期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从而使世人铭记加洛林王朝,加洛林王朝后期,将法兰克改为法兰西。

法兰克帝国的规模在其成立之初就在.2,万平方公里,人口在万到万之间。疆界南至科尔多瓦、南意大利,北至丹麦;西部临大西洋与布列塔尼公国有较短的陆地边界,东部和斯拉夫人、阿瓦尔人的土地接壤。一般认为加洛林王朝的祖先是梅斯教区的主教安诺。他的儿子安塞吉塞迎娶了老丕平的女儿圣白加,他的孙子(丕平二世,也叫小丕平)最后获得了他外公、舅舅的职位。

兰登丕平,又叫老丕平,年至年任达戈贝尔特一世的宫相,年至年是西日贝尔三世(SigebertIII)的宫相。老丕平的儿子格里摩尔德与其子谋朝篡位,结果失败,双双被杀。

丕平二世成为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二世一改此前贵族、宫相欺凌君主的做事风格,挟天子以令天下,最终在卢柯法奥打败反对者的联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公元年,丕平二世又在特垂再次击败反对者,从而控制了法兰克王国。战争的结果导致王权再次被削弱,丕平成为法兰克王国接下来27年实际的统治者。

丕平二世与正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去世较早,但丕平二世与情妇生的两个私生子:查理马特和奇尔德布兰健在,但最后丕平二世选择把权利移交给自己的孙子特奥德巴尔德。特奥德巴尔德的统治随后被推翻,其后查理马特在年阿梅尔战役、年万西战役、年苏瓦松战役多次打败反对者,登上法国宫相、摄政之位。

查理马特(铁锤查理)改革法兰克兵制。此时的法兰克已经不是当年的蛮族入侵时的法兰克,因为没有牧场,所以战马和骑兵的数量非常少,由于长期的定居生活,导致很多法兰克人连骑马的机会都没有。以前的法兰克人就是殖民军,就是能抢就抢,而现在的法兰克人要考虑重新调整自己的民族轨迹。查理马特开始按照农耕民族的属性修改法兰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查理马特在法兰克推行采邑制度(封建制度),按照罗马的方式建立起强大的步兵方队,并以此号令臣属和征讨臣属,所向皆靡。

与此同时,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教,后攻占麦加,从而开始了伊斯兰教的扩张历程,此时的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公元年7月,阿拉伯帝国扩张到李白的出生地吉尔吉斯,向东刚刚在怛罗斯战役打败了唐朝高仙芝(高句丽、日本人)带领的安西军,占领了唐朝西域都护府的南端,向西占领了西哥特王国(现西班牙),此时正在与印度、东罗马开战,气势汹汹的穆斯林打算一举拿下法国。

年10月10日普瓦捷战役爆发。查理马特不仅内战在行,对于外战也很精通。查理马特诱敌深入,把战场选择在两条河道之间(避免穆斯林军队绕后),最为关键的是查理马特此时已经把游牧民族的轻骑兵发展成法国重骑兵,作为战争最为秘密的武器藏了起来。有人说这一场战役是决定基督教文明的决定性胜利,其实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为过,假如这场战争失败,阿奎那的教皇科学院就要靠意大利人保护了。

在此次战役之前,穆斯林已经劫掠法兰克21年之久,有历史学家认为普瓦捷战役是查理马特偷袭穆斯林联军,因为查理马特21年来什么都没做,突然决定出兵,而此时的穆斯林联军丝毫不认为法兰克军队敢于一战。查理马特为这次战役准备了很久,大量征召士兵和民兵,准备了非常多的物资,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战马,查理马特一进入战场就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而穆斯林联军此时为了恐吓法兰克人,布置了大量的疑兵,因为穆斯林联军也不知道敌军的具体情况,查理马特唯一的劣势就是步兵的机动性,穆斯林的短暂犹豫使查理马特的重装步兵及时赶到了战场。

双方力量对比。社会方面:穆斯林属于基层动员(伊比利亚主义、列宁式组织),法兰克由此前的游牧民族军事民主过渡到采邑制度。经济方面:此时的穆斯林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属于初级版本的日不落帝国。军事方面:穆斯林采取的是穆斯林兄弟会(就是人人平等的支部建在连上),而法兰克采取的是封建制度。理论上来讲,法兰克毫无胜算。

双方都不想发动战争。查理马特的骑兵太少,理论上根本没有胜算。穆斯林联军的将军阿卜杜勒·拉赫曼明白此时的穆斯林联军已经距离麦加公里之遥,大军在四处劫掠,根本无法把军队聚拢,而对面敌军的数量不明,且已经抢占有利地形,而且对方的骑兵至今没有见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查理马特虽然只是宫相,却是曹操那种独断专行大权独揽的宫相,而阿卜杜勒·拉赫曼明白,虽然穆罕默德建国至今,但阿拉伯帝国还是君主制国家,假如此次无功而返,肯定身败名裂人头落地,假如自己战死,说不定还能领到抚恤金。

阿卜杜勒·拉赫曼决定诱敌出战,那就是引诱山顶森林中的法兰克人出战,而山顶森林中的法兰克人则决意要求穆斯林联军进小树林密探,双方你来我往的试探,最终还是阿卜杜勒·拉赫忍不住了。阿卜杜勒·拉赫过分迷信骑兵的冲击力,于是决定让阿拉伯骑兵冲击山地森林中的法兰克步兵方阵,一匹马的冲击力对于一个步兵而言肯定是拥有绝对优势,但十匹马对五百个重装步兵挤在一起,还要冲上山,还要躲避树木和阻碍物,那就未尝可知了。阿拉伯骑兵一次次冲垮森林中法兰克的罗马步兵方阵,查理马特一次次重组步兵方阵,最终战争的天平倒向查理马特,穆斯林联军此次入寇5万,而此时在战场的只有1万人,连个预备队都没有,阿卜杜勒·拉赫曼唯一的胜算就是法兰克的军队溃散逃亡,然后他们骑马射箭。双方都展开了针对敌方首领的斩首行动,但查理马特最后成功了,穆斯林联军开始溃败,战争至此结束。最为关键的是,普瓦捷战役打破了穆斯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心理上缓解了天主教世界的危机感。而此时西哥特王国境内的收复失地运动和伊比利亚主义的兴起(向穆斯林学习基层动员),将在五百年后使西班牙人重新占据西班牙。普瓦捷战役之后,查理马特收兵打萨克森人去了,此时查理马特的名望已经如日中天。可以说怛罗斯战役与普瓦捷战役彻底终结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说回法兰克,公元年,查理马特去世,他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将自己的土地分给两个儿子,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和卡罗曼。公元年8月15日,卡罗曼放弃了宫相的职位,隐退到修道院生活。公元年,教宗派主教来到巴黎为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加冕,成为法兰克国王,墨洛温王朝淡出历史舞台,加洛林王朝正式开始。

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南斯拉夫建立东哥特国,后被拜占庭帝国消灭,但此时的意大利仍然有很多日耳曼蛮族,其中伦巴第人就是其中一支,很快伦巴第人就开始进攻手无寸土的教皇,教皇被迫向矮子丕平(丕平三世)求救,矮子丕平挥师南下,活捉伦巴第人国王,并划定一片封地为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此前是别人追着打教皇,此后是教皇追着打别人,为此后的七十年战争、英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法国英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德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拉开序幕。

此时的西班牙还在阿拉伯帝国手中,而作为法兰克与阿拉伯之间的法兰克南部关系就比较微妙,历史上这一片地区就与巴黎地区文字、文化、风俗、语言不同,而此时正好可以借阿拉伯帝国的势力独立,何乐不为?而作为阿拉伯帝国,劳师无功,此时也不想继续北伐,也想找一个缓冲国,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于是阿基坦地区开始寻求独立,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只能带兵再次南征,而这一次战争打了九年。公元年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去世,长子查理曼继承王位。

法兰克的传统是均产,就是国王的土地会被均分给自己的儿子,即使是非婚生的私生子,虽然教皇不主张他们的权利,作为父亲还是会给他们一块地方作为封国。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去世,虽然长子查理曼(红桃K上的人)继承王位,但此时的法兰克是查理曼与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共同管理王国,分家就变成了股份制。后卡洛曼去世,查理曼正式接管国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查理曼大帝。

伴随着匈奴人西迁,大量日耳曼部族进入罗马境内,此时留在波兰(斯拉夫人)与法国(法兰克人)之间的日耳曼人被萨克逊部族统一,这是德国的前身。撒克逊人又称萨克森人,又称萨克逊,一般与盎格鲁合称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大意就是英美白种人的意思。所以,英美法与德国同源,英美德同源且同族,妥妥的蛮族,但这并不妨碍亲兄弟明算账。

此时的萨克逊人文明程度非常低,还在法兰克人没有开化的那个阶段,所以法兰克的历代君王都有志向,帮助自己的蛮族同胞开悟,他们帮助自己的同宗开万世太平的方法就是屠刀,不愿受洗的一律大帝帮你剃头,不皈依天主教的立即处死。此后的蒙古人在中亚,阿拉伯人在南亚都是用这个方法传教,简单、粗暴且有效。查理曼大帝南有阿拉伯骑兵定期劫掠,东边的马扎尔人也不老实,意大利那边也是乱象纷呈,先王留下的阿基坦地区至今没有平定,还有南下劫掠的日耳曼萨克逊人。此时,对于查理曼大帝而言,最好打的就是萨克逊人,他们除了孔武有力以外,一无是处,而查理曼大帝的重步兵对轻步兵简直就是吊打。公元年起,查理在三十三年内对撒克逊人发动过八次大的战役。

著名的有韦尔登大屠杀。为了彻底消灭萨克逊人的宗教和文明,查理曼大帝将萨克逊人中的国王、贵族、萨满4人左右集中起来,在下萨克森州的韦尔登集中屠杀。此方法被后来的两个学生学到并使用,一个叫希特勒,一个叫斯大林。

萨克逊这些蛮族被文明以后,就产生了费希特、尼采、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等这是其一。对萨克逊人的征服,还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原来的法兰克属于法兰克、高卢二元帝国,而此时的法兰克又成为法兰克、高卢、萨克逊三元帝国,这就为后来的德国独立创造了条件。

此前法兰克人深度介入伦巴第人与教皇的冲突,导致法兰克军队两次进攻伦巴第人,此时虽然占领伦巴第人地盘,但对于伦巴第人的去留问题还没有定论,查理曼大帝时期正式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兼伦巴第国王,事实上将法兰克变成了法兰克、高卢、萨克逊、伦巴第四元帝国,这就为后来的意大利独立创造了条件。

此前的巴伐利亚处于半独立状态,名义上归属于法兰克王国,但巴伐利亚的君主不听法兰克的招呼。查理曼大帝有了战无不胜的法兰克罗马军团,拿下巴伐利亚只是时间问题。公元年,王师北定巴伐利亚,将巴伐利亚正式纳入行政序列。

查理曼大帝征服萨克逊人以后,接触到比萨克逊人更为野蛮、无知、落后的斯拉夫人,查理曼大帝的余生就是砍瓜切菜,肆意蹂躏这些落后的斯拉夫部族。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柔然,后迁移至欧洲,6~9世纪在东欧起过重要作用,后介入日耳曼人的部落战争。6世纪下半叶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帝国,6世纪末达到极盛时期。7世纪初参加反拜占庭战争,年几乎占领君士坦丁堡。7世纪后半叶发生内讧,后来又发生起义,使帝国走向没落。年被查理曼大帝征服。

查理曼大帝公元年、年,两次出征西班牙,围城久攻不克,把穆斯林军队赶到了埃布罗河以西,建立了西班牙卫国。与此同时,查理曼的舰队在地中海打败摩尔人,占领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为制服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布列塔尼人,查理曼大帝于年、年两度发起远征兼并了该半岛。

楚人以三年不出兵为耻,查理曼大帝在他统治的四十五年间进行了五十四次远征。在查理曼大帝手中,法兰克的领土扩大了一倍。查理曼大帝事实上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之父。

查理曼大帝的才能和业绩并不仅限于军事征服。为了巩固封建制度和推行基督教,查理曼大帝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提倡。他从欧洲各地罗致知名学者到宫廷讲学。他掌握了古德语、古法语、拉丁语,并粗通希腊语,还研习语法、修辞、辩论和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并涉猎基督教各种学说,并在全国各地修建学校,以培养贵族子弟、教会人员。他设立图书馆,收藏艺术作品,邀请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为帝国修建修道院和教堂;令人抄写大量古典和早期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加以保存,使之得以流传至今。查理曼大帝的文化教育政策对于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执政的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年12月25日,查理曼大帝加冕为帝,称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与拜占庭皇帝签订合约,史称尼基弗鲁斯和平条约,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皇帝地位。

年,查理曼大帝在亚琛逝世,享年72岁。根据法兰克人的习惯,帝国被一分为三,分别归于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儿子。

公元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遵照查理曼大帝在年就已经规定的遗言,查理曼的长孙洛塔尔一世承袭皇帝称号,并获得法兰克帝国中部的领土。路易二世(虔诚者路易、日耳曼人路易)继承东法兰克。查理二世(秃头查理)继承西法兰克。盛极必衰,富不过三代。中法兰克王国领土涵盖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年,洛塔尔一世死后,中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被分给了三个儿子路易二世、洛泰尔二世和普罗旺斯的查理,分别是洛林、普罗旺斯、意大利。年,《梅尔森条约》签定后,原中法兰克王国北部领土(洛林、普罗旺斯)被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瓜分,其南部领土逐步分裂演变为意大利。

东法兰克强敌环绕,外有萨克逊人、马扎尔人、诺曼人入侵,内有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这些邦国作乱。公元年,日耳曼人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瓜分了东法兰克王国,胖子查理继承了士瓦本(阿拉曼尼亚),公元年胖子查理从他的哥哥卡洛曼手中继承了意大利王国,公元年由教皇约翰八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公元年他又继承了青年路易的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至此又统一了东法兰克王国。年胖子查理的侄子西法兰克国王卡洛曼二世去世,另一个侄子查理三世(糊涂查理)年幼,他又当上了西法兰克国王。因此他完成了法兰克帝国自签订《凡尔登条约》以来的统一。

阿努尔夫(-)是皇帝胖子查理的兄长巴伐利亚国王卡洛曼的私生子,阿努尔夫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卡利西亚公国。东法兰克各邦国选举阿努尔夫为东法兰克国王,胖子查理没有抵抗就投降了,但是西法兰克人、勃艮地和意大利拒绝承认阿努尔夫,各自选举新国王。公元年,阿努尔夫去世,其子孩童路易继承东法兰克国王位。年9月20日孩童路易去世,东法兰克绝嗣。

西法兰克执政者更是经营惨淡,无力抵抗海盗的侵袭,以至于掏钱赎买海盗,在抗击海盗的过程中卡佩家族崛起。公元年5月22日,西法兰克国王路易五世去世。绝嗣。

加洛林王朝仅存的男嗣下洛林公爵夏尔是顺序王位继承人,但是兰斯大主教阿达尔贝隆、日尔贝尔反对这一提议。在路易五世死后两个月,雨果·卡佩被推举为国王,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遗产,开启了卡佩王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